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文创 >> 正文
首页 | 邮箱    
筑梦白沙村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9日 14:07:00  来源:云南网

  一声长带着岁月积淀的低沉长吼“浪淘沙”,几位老人用各式乐器奏起了纳西古乐;随着叮叮当当的打铜声,一件件刻有纳西记忆的铜器出炉;锉刀和皮革,总能找到传统和时尚最好的维度;一群绣娘,守着白沙壁画,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抽纱刺绣唐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

  白沙被不少人誉为“活着的丽江”,每日迎接着无数天南海北的游客,随着游客的到来,这里也吸引了一批批的逐梦者,鳞次栉比的铺面,在古老的街道上次第排开,大大小小的橱窗、门庭、院落承载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融,在白沙古镇这条足够悠久的茶马古道上,充满了特有的魅力。白沙承载的文化、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面对日新月异白沙的包容,一个个追梦人停下了脚步,开始了白沙的追筑梦之旅。

  一年演奏363天的白沙细乐

  白沙细乐纳西语称“崩时细哩”,来过白沙的人对此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不管刮风下雨,在白沙壁画旁边的一个小亭子里,总会有那么五六七八个老人,从早到晚为来往的游人演奏白沙细乐。

  “天籁清音”亭,也成为了白沙古镇标志性的建筑。亭子前写用中、英、韩、日文写着对白沙细乐的介绍,这支平均年龄近65岁的公益演出队,全部由白沙镇的村民义务组成,都为当地的农民,目前这支队伍有十余位纳西老人组成,白沙村的占了8位,每天演奏的时间为早上9点至中午12:30分,下午13:30分至16:30分,除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雷打不动都会有白沙细乐在这里响起。

  “有横笛、琵琶、二胡、木鱼、中胡、京胡、三弦、十面乐锣鼓等等,白沙细乐的演奏,细数起来有三十多种乐器,我们都是和村里的老前辈学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接触乐器,断断续续学了起来,2004年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村里人,在这里开始演奏。”今年63岁的白沙村村民和善志说,白沙镇目前大概有40多人能熟练演奏白沙细乐,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参加了公益演奏队伍。

  让更多的人知道白沙细乐,去传承这项技艺,是这群老人所坚持的。“宣传、传承,是我们坚持下来的理由,那么好的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孩子、孙辈也应该去学习。”今年68岁的白沙村村民段祖福也是演奏队里的一员,横笛是他的乐器,他说,如今12岁的孙子在白沙完小里学了二胡,已经能简单地演奏白沙细乐,时不时会和自己一起到亭子里。

  “家里有事的时候就说一声,基本都会有人来替代,十多个人,每天在这里的有七八个,大家轮换着来,十几年就那么坚持了过来,大家都老了。”和善志说,现在村里的不少孩子在白沙完小都会学一些乐器,演奏队里也陆续来了一些新人,希望“天籁清音”亭一直存在,自己也会一直演奏下去。

  这些年,因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白沙,段祖福说,白沙街变得越来越好了,交通也不方便了很多,现在坐着公交车就能进城,生活质量都提高了许多。演奏队的人都是白沙的农民,家里生活条件的改善,无疑是大家心无旁骛地进行白沙细乐的传承和发扬的基础。

  “外国人最喜欢来白沙了,来白沙都会来听我们演奏白沙细乐,当然纳西古乐我们也演奏,现在我们大家都会简单地说几个国家的问候语。”和善志指着一块块摆放在亭子前写有各国文字的介绍版说,你看这个是英语,这个是韩语,这个是日语,随后当场说起了各国的问候语。

  白沙古镇就像这群为了传承和发扬白沙古乐的纳西老爷爷一样,慢慢的一成不变一丝不苟地每日每日守着时间的轮回,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又像他们一样,敞开了胸怀用世界各地的语言,问候着每一位过往的游客,哪怕就是简简单单的“你好”,这个茶马古道上足够古老的村落,因为这群可爱的爷爷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与其说他们在传承着技艺,不如说他们在延续着白沙千百年来的记忆。

  坚持传统工艺的纳西铜匠

  千百年来,铜器在纳西人生活中都有一席之地。荷盘、铜火锅、铜盆、铜火钳、铜锁等都是传统纳西人家会为女儿准备的嫁妆。“积善铜艺”第六代传人、丽江最后的打铜匠49岁的和善钧,对纳西铜器制做情有独钟,从17岁开始学艺,到1996年手工艺最难熬的阶段,只能半制作半务农的坚持学艺。他的纳西铜器店就在白沙街上,与“天籁清音”亭不过百米的距离,而和善钧的家离铺子也就不到七八百米。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和善均打铜工艺精湛,能打造五六十种纳西铜器,和善均制作的铜器外出参加工艺美术博览会屡次获得殊荣。店里的商品传统适用类有火锅、锣锅、炒锅、盆、瓢等,还有铜锁、吉祥茶盘、香炉、笔筒、墨盒、雕花火盆等精制工艺品,创作打造的“焚香三事”几年前就卖过6万元。如今顺应市场的需求,还打造起了茶杯茶具、咖啡杯等铜制品。

  近两年和善均将店交给了徒弟打理,如今的他开始忙于研发新产品和筹备纳西铜器展览馆的事情,每天都在家里琢磨着时下流行的茶道、咖啡文化,捯饬着自家的纳西四合院,如何摆置陈列柜、哪里预留体验空间?展览馆才能像个样子。

  和善钧说,手艺人要传承传统的技艺,但在技艺传承的时候必须去创新,如果打造出来的传统手工艺制品没有市场,手工艺人如何坚持传承。“纳西铜器制作一定要纯手工,这是不能变的,一些传统的纳西铜火锅这类的也要保持以前的样子,但是一些咖啡杯、茶具等文创产品的创作就可以多变,我们要坚持的是制作工艺的不变。”

  用现代工艺代替传统工艺是和善钧最为担心的问题。打铜在他看来,是一件需要静下心来的事情,曾经收的徒弟中,有部分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想着用现代工艺代替纯手工,这让他在传承技艺、选徒弟一事上更加的慎重,于是萌生了开一个传统纳西器展览馆的想法,从纳西铜器制作流程的介绍、演示、体验,到成品的陈列、古董的展览,他想着让更多的人认识和真正喜欢纳西族制铜的技艺,找到那些因为喜欢而学习的人。

  “展览馆的想法,主要还是为了去寻找那些更愿意学习传统工艺,并传承的人,同时也是为了让纳西族的铜文化能更好的展示出来。”和善钧说,自己的徒弟大部分还是白沙人,如果自己的展览馆红火了,来的人多了,村里的人看着热闹,会觉得这真的是件很好的事情,是个不错的手艺,会吸引更多的人来认真学习。

  在和善钧的印象里,自己在白沙面对游客已经20余年,从来没有过退货的现象,从来没有过差评,现在的客户积累得越来越多,许多都是游客口口相传给朋友的,他所坚持的传统制作技艺是顾客买单的理由。

  铜艺是纳西族一个传统手艺,一直很发达。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光是白沙,就有200多户制铜人家。

  到白沙筑梦 从白沙壁画到木氏刺绣

  “白沙是一个能使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创作的地方,遇见白沙是一个偶然,留在白沙却是一个必然,这里的文化、这里的历史、这里积淀的东西,有太多可以去挖掘的内容,我们留下来就是被白沙壁画所吸引,此后的创作一直也以白沙壁画为内容。”木氏刺绣学校校长梁勤说。

  十多年前,刺绣大师彭萍和她的丈夫梁勤来到丽江。做工艺美术出身的他们,一直在为创作的突破苦恼,直到遇见白沙壁画。白沙壁画上大量的素材内容,只一眼便成了他们夫妻心里放不下的东西。白沙壁画独特的美,让梁勤和彭萍一次次地前往,每次去看还得买门票,隔着很远的距离,还看不清,拍照也是不允许事情,后来他们发现,喜欢白沙壁画的人有很多,其中有很多外国人也有和他们一样的苦恼,往往带着遗憾离开。

  “那么好的艺术品,那么漂亮的内容,大家离太远看不清,能不能把它绣出来,让喜欢它的人带走?”于是刺绣手艺精湛的彭萍和梁勤开始琢磨着把自己最喜欢,吸引他们扎根白沙的白沙壁画绣出来,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创作出了具有独特丽江元素的刺绣题材,并创办了丽江木氏刺绣学校和彭萍刺绣艺术馆。

  从此梁勤、彭萍夫妇在享誉中外的丽江白沙壁画附近安下了家,唐卡和东巴文化是他们独特的刺绣题材,开始了“滇绣”技艺的传承推广。梁勤说,当时为了绣好唐卡,吃了很多苦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随着2010年彭萍完成了一幅双面绣的抽纱刺绣唐卡,这个消失了近170年的艺术得以恢复重现。“当时刚刚才绣了没多久,就被一对来自瑞士的律师夫妇所订,说明这个刺绣唐卡是有很大的市场,给我们的创作增加信心。”

  梁勤说,许多人问什么事木氏刺绣?云南有那么多的少数民族,基本都会刺绣,民族民间刺绣的工艺很丰富,针法和题材都不一样,我们就是把这些针法进行了提炼整合,把不同的针法在不同的题材绘制上进行最好的运用,丽江作为茶马古道的重镇,藏传佛教文化分布广泛,白沙壁画里的唐卡和东巴文化也就成了我们创作的元素。

  近几年,刺绣唐卡越来越受欢迎,许多作品高价远销海内,丽江木氏刺绣学校和彭萍刺绣艺术馆的作品屡获大奖。

  “留在丽江,留在白沙,是因为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的源泉,这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尽的素材,白沙还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全身投入创作的地方。”梁勤说。

  白沙镇地处丽江坝北端,玉龙县中部,镇政府驻地距市区8千米,距玉龙县城15千米,白沙曾是明代以前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丝绸之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成为丽江景观及历史文化的缩影,丽江旅游的核心区域。

  白沙镇旅游资源富集,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重要组成部分的白沙古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壁画,音乐活化石白沙细乐,明清建筑群文昌宫、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大觉宫等。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木晓雯 

责任编辑:董明强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