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读书 >> 正文
锁钥之间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6日 14:58:55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锁钥之间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钥匙是必带的随身之物。与钥匙对应的是锁,它们都是门最重要的装置。不同的是,锁是关闭,钥匙是开启;锁为了防备,钥匙是为了进入。锁钥于是构成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开合与攻守。古时人们常用“锁钥”来形容关隘,如京畿锁钥,北国锁钥。戚继光就有诗云,“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说的是山海关。

  锁钥很适用于比喻和隐喻,比如人心,生活之门其实是心灵之门。很多时候,人心的封闭都是因为不能开合自如造成的。有人常埋怨不被人理解,其实是自己把心门关死了——反锁了,人家打不开;也有人感叹走不进别人内心,其实是拿错了钥匙,进不去。现实中,毕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人为数不多,尤其在人人自危、人人设防,彼此缺乏安全感和基本信任的时候,人心的锁都有几重保险。你除了有钥匙,还得对上密码,这个密码或许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心灵密码吧。

  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钥匙的沟渠和锯齿,要与锁芯完全咬合,才能奏效。千百年来,人们崇拜圣人和伟人,说他们的思想是“一把钥匙打开千把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当然是有道理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虽然有一种万能钥匙,但那是开锁王谋生的法器,或是小偷作案的工具。

  国外生物界有个著名学说叫做“锁钥学说”。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同种的雌雄昆虫生殖器构造如锁钥一般严格吻合,而不同种类间的“锁钥”关系则明显不同、不能匹配。这是从学术层面证明锁与钥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互为依存,互为因果,互为命运共同体伙伴。在现实生活中,钥匙丢了,人们会砸烂锁进门,钥匙从此被抛弃;锁没了,找到钥匙也没用了。任何一方出问题,都会牵连到另一方。

  美国哲学家本·富兰克林说过一句有趣的话:“用旧了的钥匙总是明亮的。”这正好说明,锁与钥匙是在长期的磨合与亲密接触中,才放射出和谐共生的光泽。如果疏于接触,钥匙不会有摩擦产生的光滑,锁也就会被锈蚀被堵塞。锁与钥匙,一个主静,一个主动;一个被动防守,一个主动进攻,但最终还是要形成和解与高度默契,完成一次次心照不宣的配合,才会打开门。

  锁钥是门的核心,门依靠锁钥保护私产,保护隐私。没有锁钥,门就如同虚设,开门其实是开锁。如果锁打不开了,门外的人要么破门而入,要么拂袖而去——对门内的人来说,都不是好结果。

  过去出门,老人总会叮嘱带好钱包和钥匙。这很有意思,钱包可以让你走出去,钥匙可以让你走回来。早年的小偷不偷钥匙只偷钱包,现在的小偷不偷钱包偷手机了——钱包都在手机里面,微信支付也罢,支付宝支付也罢,都得输入密码,所以小偷偷手机其实偷的是一串“密码锁”。

  每个人都有丢钥匙的时候。套用一句网络语:“没有丢过钥匙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钥匙丢了,过去是配一把就行,现在是换锁或锁芯。这更突显了锁钥日趋紧要。还好,我现在没有这种烦恼了——离职了,我的钥匙不用再挂在腰间,也不必放在包里——我已经如释重负地交出了一大串钥匙,办公室的、文件柜的、书柜的、会议室的……现在,就只剩下一把钥匙了——家门的钥匙。我像孩子一样,找了根红色的带子,拴上我唯一的钥匙,出门时挂在脖子上,很安全很方便,似乎还有点时尚。

  终于,我悟出了一个大半辈子没悟出的道理,不管你走得远还是走得近,不管你平凡还是杰出——最终,你都得回家,用钥匙打开寻常的生活之门。(作者 骆塞夫 摘自《今晚报》)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