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读书 >> 正文
【峥嵘岁月】牛车拉大梁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6日 10:55:23  来源: 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原标题:峥嵘岁月 牛车拉大梁

  “当年一起玩泥巴的举起杯来,干杯!”

  每次初中同学聚会,一定少不了这个程序。

  “玩泥巴”成了初中同学的共同语言。提起这3个字,就会想起当年师生动手建校园的一段段往事。

  1957年秋,我们进入宣威二中时,因为校舍比较紧张,一入学,同学们便参加了新建校舍的劳动。建校舍需要大量的土坯,宣威人习惯称之为土墼。这项劳动主要用课余时间,任务分到各班,同学自由组合,有的和泥,有的掌控模子。这便是大家心目中的“玩泥巴”。当时的宣威二中,刚拓的土墼有序分布在一片片空地上,码成堆的土墼也随处可见。除了拓土墼,背砖瓦、扛木料也是同学们常干的活。

  建校舍,特别是教学楼,最关键的部位是大梁,最艰难的一项活就是把大梁从一二十公里外的林区运回学校。任务分到各班,每个班每次负责运一根大梁。家住学校附近的同学负责到生产队借牛车。这种牛车在宣威比较常见,两个厚重的木轮,外面包一层铁皮,老牛拉起来,慢慢悠悠,“咯吱咯吱”直响。同学们就是拉着这种老牛车,到山里把一棵棵大梁拉回学校。

  每次学校拉大梁,我们几个年龄小、个头小的男生就受到特殊照顾,与女生一起去积肥。当时,学校除了盖房,还开荒种地。

  我虽然没有参加过拉大梁,但从同学们的讲述中也知道了其中的艰辛。

  拉一次大梁要用两天时间。牛车套上拔河用的那种大麻绳,同学们头天将车拉到林区,就在老乡家的火塘边过夜,吃的是随身携带的包谷饭团。那时的农村卫生条件很差,坐在火塘边,还不敢靠着板壁,一旦靠上去,板壁缝里的臭虫就会乘机而入,咬得你不得安生。

  第二天一早,同学们拉着大梁出发了,路是坑洼不平的牛车路。上坡时,一些人在车前使劲拉,一些人在车后使劲推。下坡时,同学们则要在车后使劲拽着,以防牛车失控。学校选择用人拉而不用牛,主要考虑的就是牛不好控制,安全难以保证。有句话形容人们干的是“牛马活”,二中同学拉大梁干的是牛马都干不了的活,其辛苦可想而知。每当把牛车拉上一个大坡,同学们筋疲力尽,一个个累得躺到地上。待恢复了一些体力后,老师这才心疼地叫大家:“同学们,起来了,时间晚了就回不到学校了!”

  就这样,二中同学用稚嫩的肩膀将教学楼的关键部件大梁一棵棵运回学校。到我们读初三的时候,拥有8个教室的一幢两层教学楼顺利落成,我们也成了在新教学楼里上学的第一批学生。

  有了新的教学楼,牛车拉大梁的活并没有终止,因为学校的基建仍在进行。

  2009年清明节前,当年二中的20多位同学分别从昆明、曲靖、宣威出发,重返母校。一个全新的校园呈现在我们面前,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教学楼整洁、漂亮,当年的校舍,只有那幢大家拓土墼、背砖瓦、扛木料、拉大梁建成的教学楼还在,其余已踪迹难寻。它像一位已退休的老人,静静地立在几幢崭新的教学大楼后面,成了我们能够忆起二中历史的唯一见证。(作者:王家凯,原工作单位: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74岁)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