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非遗 >> 正文
见证一场数千年前的“亲密接触”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2日 11:18:3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分享至:

  原标题:见证一场数千年前的“亲密接触”

  来自良渚文化的十节玉琮及玉琮刻符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增加至55处。

  当全球聚焦良渚古城发掘、研究、保护和展示之时,在距离良渚地区1000余公里外的成都平原,古蜀人所拥有的一件十节玉琮,意外揭开了长江流域数千年前的交流往来。

  北宋词人李之仪曾在《卜算子》一词中写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在新石器时代,与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良渚古城“共饮长江水”的,正是位于长江上游的古蜀王国早期文化——成都新津宝墩古城。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以此为中心,形成了约3.65万平方公里的良渚文化分布区。古城以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以及以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为主的出土物,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不少于7000件玉器,玉琮无疑是其中的典范。良渚玉琮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法器,很多玉琮都以四面转角作为对称线,刻画出一个神人兽面的形象,该形象是当时象征神权等级的符号,也是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纹样。然而在距其1000多公里以外、时代约1000年以后的古蜀金沙,考古学家也发现了与良渚文化“同宗同源”的十节玉琮。

  2001年的冬天,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金沙遗址考古工地上,一件十节玉琮的出土,令全场考古队员为之振奋。这件玉琮有20多厘米,表面分布着几块颜色较深的玉石斑纹,好似水墨画中出现的山峦,与青亮的玉质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十节玉琮以四面转角作为对称线,每个节槽上都刻画了一个简化的人面符号,阴刻的横线为羽冠,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圈表示眼睛和眼珠,长方形的纹样表示鼻子,下面分节的缺口表示嘴,整件玉琮共有40个这样的符号。这些刻符具有典型的良渚文化晚期玉琮的纹饰特点,其雕琢技法也和良渚玉琮几乎完全相同。除此之外,金沙遗址出土的绝大部分玉料主要来源于四川地区,材质疏松、多孔多缝,表面硬度较低,很容易吸附土壤里的金属离子,从而呈现出斑斓的色彩。但是十节玉琮的透明度较高,整体呈翠绿色,质地晶莹剔透,有着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可以肯定玉料来自四川以外的地区。这些证据都说明,这件十节玉琮就是来自千里之外的良渚文化,是一件名副其实的“进口礼品”。

  那么,这件“进口礼品”如何跨越时空,来到距离良渚千里之外的成都平原?专家推测,良渚文化在当时遭遇了一场重大变故或自然灾害,因此突然衰落,良渚人向四处迁徙并逐渐定居下来,其中一支良渚人很可能就辗转来到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并带来了传承千年的良渚文化。正是这些外来文化因素的植入,直接推动了古蜀玉器在良渚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发展,从而走向了繁荣。古蜀文明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其他文明一起,是构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3000年前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依然能在文物中找到鲜活的证据。近年来,古蜀文明遗址申遗步伐正在加快。2013年,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和古蜀船棺合葬墓,首次作为古蜀文明遗址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古蜀文明申遗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古蜀文明代表了周边文明不断融入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圈的过程。近年来,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通过与西班牙、墨西哥、意大利等国家的交流和联合巡展,提升了国际社会对古蜀文明的认知度,让更多人认识到古蜀文明在中华多元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记者 付远书)

责任编辑:邓蕊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