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鉴赏 >> 正文
心灵的返照 对人性的探求——遇见达·芬奇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0日 17:21:53  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心灵的返照 对人性的探求——遇见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酒神巴克斯》

  《抱银貂的女子》

  除了在最为世人熟悉的绘画领域,他在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都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

  时值莱昂纳多·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举办各式各样的展览纪念这位艺术大师。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达·芬奇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采用国际领先的数码还原技术,对17件分藏于世界级博物馆的达·芬奇经典画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进行了高清晰度、同比例复制,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无法移动的珍贵原作,以新的方式集中呈现于中国观众面前。对于广大西方绘画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既是一次与大师难得的邂逅,又是一次高效率接触西方经典的学习机会。

  女性肖像——时代的印迹

  据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少女,在出嫁时常会请画师为自己绘制一幅肖像,作为告别少女时代的纪念。《吉内薇拉·班琪》便是这样一件作品,它是达·芬奇早期人物肖像中的代表作。画中的女子皮肤白皙,服饰优美,一头卷曲的金黄被规整地安置在脸颊两侧,映衬出这位只有17岁的少女略显忧郁的目光。即将告别少女时代,成为人妻,无以名状的孤寂袭上心头。

  1482年初,达·芬奇来到了米兰,成为掌权者路德维科·斯福查公爵的专职画家,开始了长达17年的米兰生活。《美丽的费罗妮叶》创作于这一时期。画中人是路德维科的情妇。她紧闭双唇,侧脸斜视着我们,一脸严肃。尽管她的脸庞丰满圆润,却冷若冰霜,凌厉的神色中流露出些许的幽怨。而路德维科另一个情妇加莱拉尼则成了《抱银貂的女子》中的主角。画中女子目光清澈,嘴角微抿,姿态优雅迷人。达·芬奇对细节的刻画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毛色光润的白貂,在希腊语中意为“纯洁无邪”,并与加莱拉妮的发音接近,可谓对画中人物最佳的阐释。尽管以上三幅女子肖像各具特色,生动传神,但都不是达·芬奇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形象。1503年,他的机会来了,在接受了佛罗伦萨商人乔康达的委托后,画家终于可以借由这个商人的妻子绘制一幅自己心中最理想的人物画像,这便是《蒙娜丽莎》的由来。画中的少妇综合了达·芬奇对人的美丽外表与美好心灵的歌颂与赞美,代表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品位。

  男性肖像——心灵的返照

  达·芬奇绘制的男性肖像存世极少。作于1488年的《音乐家肖像》,是他久居米兰时的作品。主人公叫法朗基诺·加甫里奥,有可能是一名宫廷乐师,服务于路德维科。他有一头漂亮卷发,神情严肃,右手捏着一张乐谱。1513年,受新任教皇兄长朱里来亚诺的邀请,达·芬奇于秋天抵达罗马。他在这里的生活如何,记载极少,从存世的两幅人物作品也许可窥见其内心深处的隐秘。《施洗者约翰》中的约翰温和优雅,迷离的微笑,挑起一根手指直直向上,这种有些神秘的表情与姿态令后人迷惑不解。也许达·芬奇借此诉说着自己对肉体与情感、宗教与宇宙的认知。

  《酒神巴克斯》几乎是前一幅作品的翻版。画中坐在树下的巴克斯在古罗马神话中是葡萄与葡萄酒之神,也是狂欢与放荡之神。但他的长相却与施洗者约翰几乎一模一样。统观这两个人物的神情与姿态,不禁令人想到了2017年以4.5亿美元成交的传为达·芬奇的男子肖像作品《救世主》。重新审视《施洗者约翰》,会不会有种似有所悟的感觉?

  宗教题材——人性的探求

  在达·芬奇早期创作中,“圣母子”是一个反复表现的题材。1473年的《持康乃馨的圣母》和1480年的《持花圣母子》都有相似的背景设置,窗户打开了后景光源,前景人物另设光源。前一幅画中,圣母手拿一枝红色康乃馨,象征基督来临时的喜悦。后一幅画中的圣母却像一个邻家女子。原来达·芬奇果真是以街坊一个女孩为原型而创作的。这体现出画家对圣母形象在个人理解上的转变。最为成熟的“圣母子”形象出现在1513年的《圣母子与圣安妮》之中。此时的达·芬奇已回到佛罗伦萨,过着不规律的生活。画中描写了玛利亚的母亲圣安妮和女儿及小外孙耶稣融洽欢聚的情景。画面布光柔和,明暗对比微妙,人物身体交叠,具有很强的动感。据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理论家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中记载:这幅作品展出时,引来同行们的惊叹。人们成群结队前来参观,像过节一样。

  1480年开始创作的《圣哲罗姆》,描绘了一个瘦削、披着袍服的秃顶老人。他的表情悲痛而绝望,忏悔之情溢于言表。伏在他脚前的那只狮子,回过头望着主人,低声吼叫着,似乎受到了他的感化。圣徒哲罗姆的形象与故事,几乎是文艺复兴时期每一位画家都曾表现过的对象。这虽然是一幅未竟之作,但丝毫不能掩饰达·芬奇刻画人物的生动性。这个时期的达·芬奇尽管年轻,却已然成名,他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住在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

  自1430年以来,美第奇家族掌握了政权,在此后的三百年间,这个城邦共和国逐渐成为意大利和欧洲的贸易和文化中心,进入到历史上的极盛时期。这个家族的首领洛伦佐·美第奇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无与伦比的艺术赞助人。他慷慨地资助各类天才艺术家,年轻的达·芬奇正是在此时走入了他的视野。

  1470年,20岁的达·芬奇尚未离开老师韦罗基奥的画室,却已加入佛罗伦萨画家行会,得到了来自圣巴特美奥修道院的订单,为这里绘制一幅祭坛画,这便是他创作的第一幅《天使报喜》。年轻的画家没有被这个传统的圣经题材所局限,大胆地采用了当时并不多见的大面积对称性横幅构图,以此加强作品的广度与深度。虽然他刚刚20岁,不难看出他已掌握了焦点透视法。整洁漂亮的大庭院、肃穆的建筑物外立面,以及玛利亚身前那个精美的雕花桌子,无不显现出他的出众才华。

  1481年,受佛罗伦萨教会委托,达·芬奇为萨圣多那托修道院绘制《博士来拜》。画作亦未完成,但仍能很好地呈现达·芬奇庞大的艺术构思和创作过程。众多人物在一个戏剧性的瞬间凝固住了,表情各异。画家在背景中运用了精密的透视法,表现出广阔的视野。他的目的是将前景中的平和景象与背景中的杀戮场面作鲜明对比,以便刻画人物因内心激动而呈现出来的复杂表情和行为动作。1483年的《岩间圣母》用了7个月完成,用一种世俗的生活感情表现这一主题。这是达·芬奇迈向成熟期的最完整作品之一,也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中最富诗意的一幅作品。人物置于古老幽暗的环境之中,与此融为一体。此时的风景不再是人物的陪衬,而是展现人物处境的必要条件。

  到了1495年,达·芬奇接受了米兰圣母感恩修道院的订单,在食堂的墙壁上画一幅大画。他从收集素材到最后绘制完成,花费3年之久。在现存的草稿中,可见其为每一个人物设定了年龄与性格。据称画家走街串巷,多方寻找合适的人物原形,以记录下不同的身体姿势、手部动作和面部表情。达·芬奇非常重视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他认为人体的姿势和四肢的运动可以表现出这种精神。在这幅举世闻名的作品中,各种“手势”与“动作”成为打开人物内心活动的钥匙。为了让《最后的晚餐》达到特别逼真的效果,他没有沿用“湿壁画”画法,而是采用将蛋彩和油画颜料混合使用的特殊技法。

  17幅作品,17个生命瞬间。围绕这位传奇人物,永远有着说不尽的话题。毫无疑问,达·芬奇的作品是他留给世人最耐人寻味的言说。(王建南)

责任编辑:王胤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