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读书 >> 正文
邮票何以成为“国家名片”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8日 09:35:39  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邮票何以成为“国家名片”

  你还记得第三套人民币吗?还记得壹圆券、贰圆券、伍圆券、拾圆券的图像,女拖拉机手、机床工人、炼钢工人和人民代表的形象吗?

  它们出自凹雕家吴彭越之手。吴彭越的技艺主要传承了他的父亲,中国第一代凹雕家代表人物——吴锦棠。吴锦棠1891年生于天津,少年时入清廷度支部印刷局做学徒,师从海趣。海趣,生于美国佛蒙特州多塞特,1908年应清政府邀请赴华,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手工钢板雕刻凹版技术,并负责培训中国第一代手工钢雕刻凹版师。1911年的“大清银行兑换券”,采用溥仪父亲摄政王载沣的半身肖像,背景配以航帆远洋图、威武骑兵图等,就是海趣设计雕刻的。

  以上历史记载于《雕刻时光: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以下简称《雕刻时光》)这本书。既然是邮票史,为啥要讲纸币?作者告诉我们:邮币同源。即纸币和邮票的设计制作原理是一样的。

  集邮曾是很多人的爱好,或是致富的途径。中国邮政1981年发行的首枚生肖邮票——猴票,据说早就从每枚8分涨到如今的1.5万倍。小小的邮票,为何价值如此之高?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纸币和邮票背后许多的故事,以及造就它们的价值的那些因素。

  全书共分九章,前面三章分别是中国雕刻凹版概述、世界版画史简述与邮票印制形式浅谈。其余各章是作者搜集整理的雕刻家、设计师、收藏家、研究专家的口述。也就是说,前面部分主要是历史的梳理和技艺的普及,我们可以得到初步的轮廓认识,然后由整体而具体,每一种经历都是一次细化,我们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了解,以及情感上的升华。

  雕版技术是中国发明的,但是,中国邮币的雕版技术是西方传入的。邮票雕刻技法与版画艺术息息相关。雕刻凹版画这种源于手工艺的技艺形式,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传播,为大众喜闻乐见,而这种技艺形式所具有的天然的防伪性,后来就广泛应用于纸币、邮票、证券等的印制。这门技艺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不过,经过五代中国雕刻师的传承和发展,很快赋予了我们与他国不一样的味道,在世界邮币领域广受赞誉。

  雕刻凹版是技术,更是艺术,既要求精准,也要求传神。好的邮票,都是缩微的艺术画。我们喜爱的生肖邮票,一枚一枚,生动活泼,意趣盎然。《雕刻时光》收录了大量佳作。山水丘陵、人文风光、万物生灵、名家手迹、百姓民生、建设成就……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面貌,并且传达知识,传达价值观。采取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既有传统水墨、年画剪纸,也有西方的雕塑油画,还有现代的摄影作品,或者是几种艺术手法的杂糅。真可谓百花齐放,享受了艺术熏陶,陶冶了情操。

  难怪邮票会被称为“国家的名片”。每一枚邮票,从选题、图案,到雕刻、落色,都极其慎重。从事工艺美术的人们,隐藏在作品背后,默默无闻。《雕刻时光》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站在台前。各自的道路有所不同,共同怀抱热爱之心。他们必须具有艺术的禀赋,通绘画、通雕刻、通文史,甚至通音乐,要让自己始终保持艺术的感知力,还要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日复一日守得住清寂。诚如书中一位凹雕师高品璋先生所说,“慢就是快”,要慢慢地,一刀一刀脚踏实地地认准它,稳推刀,慢慢刻,才能掌握它的分寸,反倒完成得比较快。所有口述都是亲切的、平实的语调,展现人生与行业的风貌。(作者 赵青新)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