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美食 >> 正文
科技“添香”有机茶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5日 10:48:22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科技“添香”有机茶

  

  经过多年的建设,思茅区的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思茅区认为,传统的粗放式种植及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健康饮品的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安全认证体系中的有机茶。该区以科技力量作为再次起飞的支撑,全力抓规划、抓产业、抓基础、抓创新,茶产业布局逐渐完善,思茅发展有机茶找到了新方向。

  把握契机 加快产业发展

  2017年9月,农业部、财政部批准思茅区创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此为契机,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农业产业园已初见成效,并获得中央财政1亿元的奖补资金。目前,国家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我省只此一家。

  “想要发展有机茶,至少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有机茶。”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罗正刚告诉记者:“有机是在食品安全中最高级别的认证。简单来说,有机茶是指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茶产品。有机茶的生产必须具备多项严格的条件,而科学的管理及规范的种植环节则是能够达到有机的必要条件。”

  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施传荣介绍:“我们将发展绿色有机茶产业、培育绿色有机品牌确定为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绿色、有机、现代、品牌’等要素,打造‘生产+加工+科技’茶业产业园区。而科技的支撑,又是完成此目标的重中之重。”

  在具体工作中,思茅区又如何将科技应用在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记者了解到,该区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应用和推广;完成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平台搭建;确立普洱茶研究院、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普洱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等6家机构作为科技支撑。另外,促成陈宗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普洱学院落户。环境保护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与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为了使产业发展有清晰及科学的脉络,思茅区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茶叶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合理制定出有利于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明确用地保障、财政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支持措施。明确了茶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今后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先后聘请了北京金必德城市规划设计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制定了《思茅区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建设规划》《普洱市思茅区有机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把产业的有机茶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多规合一。

  2017年,思茅区成功申报完成云南省茶产业发展专项茶产业链融合示范带核心区项目、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目,完成5个茶叶庄园建设、2个加工厂清洁化改造、2万亩有机茶园建设和3万亩现代生态茶园绿色防控;组织茶叶科技培训20期1000人次;截至去年底,思茅区有机化茶园改造推进迅速,园区达到有机标准的茶园面积达2.23万亩,同比增81.3%,园区内12.02万亩茶园全部达到绿色茶园标准;园区内加工能力与茶园规模配套,70%以上不达标的初制所得到改造;茶叶精制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精制率达到60%,同比增5%。

  成立联盟 抱团做大做强

  园区建成了,发展的思路有了,那么企业如何积极参与?去年8月25日,“普洱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成立,印证着企业对大力发展有机茶的积极态度。联盟由5家理事成员单位组成,覆盖茶农56332户。

  在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启忠介绍:“2000年起,我们开始对公司所有茶园按照有机茶标准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一开始茶叶产量下降、有机茶价格偏低、利润微薄,使企业的发展受限,但我们还是坚守下来了。并坚持做到从种植环境的改造、种植技术的应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都严格按照有机农业有机茶标准要求来实施,保证有机茶的产品质量。”而朱启忠也因为较早致力有机茶的转换及生产,担任了普洱思茅有机茶产业联盟的会长。

  谈到科技在有机茶方面的支撑,朱启忠告诉记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们就通过种植绿肥来改善土壤,保持每5天观测检验一次的种植流程,到目前已经累积了30余年的资料数据。”“第六届普洱茶质量评比中,公司的产品获得‘普洱茶王’荣誉称号,‘龙生普洱茶’也多年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这和公司利用生物间的相克相生来控制病虫害,同时应用多年的数据来进行土壤分析密不可分。”朱启忠说道。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也是科学引领有机茶生产的企业之一。该公司不断探索从“普洱茶生态种植标准化”到“茶叶深加工标准化”,再到“茶产业工业旅游标准化”为一体的123产业有机融合发展模式,先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的有机认证。

  目前,思茅全区有茶园17.1万亩,已实现生态茶园全覆盖,其中,通过认证的有机茶园2.4万亩,有机茶园转换9568亩,无公害茶园14.44万亩;共有茶企业1142家、茶叶经营店1717家、茶叶加工厂303家、茶叶合作社173家;通过国内OTRDC、欧盟EU、美国NOP、日本JAS等机构有机认证的企业有12户。有机获证企业中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云南省著名商标5个,打造了“龙生”“帝泊洱”“茶马史诗”“祖祥”等知名品牌。

  补脑补智 科研机构护航

  2018年9月,新型职业茶农培育工程培训班在思茅区开班,而此前类似的培训已举办不止一次。作为思茅区有机茶发展科技支撑中的一员,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承担着“补脑补智”的任务。

  手指着桌上一份《新型职业茶农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普洱茶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任海涛说:“为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对茶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普洱市茶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建设,结合普洱市思茅区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本着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正合理的原则,围绕茶叶产品生产,以普洱茶生产技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食品安全生产及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创业及生产经营等为培训内容,在思茅区37个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培训新型职业茶农400人,培训分四期进行。”

  罗屏是普洱茶学院副院长,他介绍道:“普洱茶学院以‘创办一个学院、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传承一方文化’为办学宗旨,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支撑产业和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翻开另外一份《普洱茶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罗屏说:“这是为了提升科研能力,通过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研技术的提升,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实验平台。”

  普洱市委副书记、思茅区委书记陆平表示,走有机路是茶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选择也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有机食品逐渐成为人们追逐和崇尚的健康消费品,消费比重增长较快,其中有机普洱茶就是一个倍受瞩目的新兴产业。只有打生态牌、走有机路,才能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杨倩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