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文旅频道 >> 读书 >> 正文
《万有汉字》:妙笔破解汉字密码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3日 09:25:10  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至:
  原标题:《万有汉字》:妙笔破解汉字密码

  《万有汉字》

  何大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近日,书画家何大齐先生在首都图书馆讲了一堂妙趣横生的汉字文化课,他从汉字的部首谈起,解说汉字形成的规律和法则。他一边用毛笔写字、画画,随手写了许多篆字,一边讲出这些汉字或被误解,或被隐藏的本来义涵。而早在近两千年前,东汉许慎所写的《说文解字》对汉字体系就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何大齐的新著《万有汉字》正是通过逐一讲解《说文解字》的540个部首,为现代人更深入地理解汉字和中国文化,开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何大齐从事语言文字和书法教学已经五十余年,在教学实践中,他对汉字的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和书体都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对所讲的每一个汉字都按照《说文解字》“六书”的造字法则进行解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由于长期忽视对汉字造字原理的教学,所以现在的人写错别字的现象非常普遍。例如:盲人摸象的“盲”与病入膏肓的“肓”不分;针灸的“灸”和脍炙人口的“炙”不分;“己、已、巳”相混;把“文采”的“采”写成“辨”的古字“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人热衷“国学”,讲文化自信。汉字蕴含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因,如果不能正确掌握汉字,我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总是隔靴搔痒,怎么能有“文化自信”呢?

  何大齐有感于现在的公众传媒常有望文生义的情况,曲解汉字,误导了一些青少年,所以才想到总结自己的汉字教学经验,写成《万有汉字》一书。他以对“俗、雅”两字的曲解为例:“‘俗’字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就是‘俗’。谁能脱俗?除非不食人间烟火……”“俗”字正确解释为:形声字,从人、谷声,本义为“习惯”,引申义为“大众化的”。“谷”字本义为“山涧泉水”,和“五谷”无关,只因音同而作为“穀”的简化字。有人说,“‘雅’字是一个‘牙’一个‘佳’,要想雅,就要先吃饱了。所以雅从俗中来。要想成为一个雅士,就先做好一个俗人……”正确解释为:“雅”也是形声字,从“隹”(意指短尾巴的鸟)“牙”声。本义是乌鸦,后被假借为古代的一种乐器。这是雅乐的由来,又引申为正统的、高尚、美好等义。“隹”与“佳”两个字音、形、义都不同,不能混淆。

  上面的望文生义是对汉字曲解的一种,汉字最初起源于图画,但是图画不等于文字。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一个字必须有读音,有字义,字形则必须线条化、符号化。汉朝时,汉字由篆书发展成隶书,蜕变为不象形的线条化符号,文字学上称之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从图画到文字,是一个飞跃的质变。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理解汉字字源以及汉字的历史文化内涵绝对绕不开的一部书,但是对今天绝大多数读者而言,它古奥难懂。何大齐的《万有汉字》,篇幅虽然简短,但没有失去《说文解字》全书的基本面貌,以更加简便、直观的方式,将《说文》的精髓传达了出来。

  “六书”是以许慎为代表的文字学家根据汉字音、形、义的关系总结出来的,是先有汉字,后有“六书”的。“六书”中“象形”和“指事”属于“文”;“会意”和“形声”属于“字”;“假借”和“转注”属于用字法。能造字的只有“四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指事”是独体字,不能拆分。“会意”、“形声”是由几个“模件”组成,“模件”就是偏旁,表示字义的叫形旁,形声字必有一个形旁和一个声旁。会意字中每个偏旁都是表意的。例如“鱼”作为形旁在其属下有103个字,都以“鱼”为形旁,其字义都和鱼有关,所以称鱼为一部之首,简称“部首”。可见《说文》部首是统领汉字音、形、义的纲领。掌握这些部首是打开汉字大门的钥匙。

  《说文解字》已写成近两千年,时过境迁,这部书的影响越来越局限在学院和专业人士中间,何大齐的《万有汉字》只选取《说文解字》中最重要的540个部首,成为一本人人可读,能够轻松、正确地破解汉字构成“密码”的普及性读物。

  《万有汉字》可以说带有一定的实验性。首先它的封面就会挑战读者——主要图案是一只鸡爪,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可能也会引发不适感。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汉字和鸡爪子有什么关系?事实上《说文解字序》一开篇就谈到“鸟兽之文”,说仓颉造字是受到了“鸟兽蹄迒之迹”的启发。封面上这个在今人看来有点奇怪的图案,恰恰是把汉字起源、汉字文化浓缩为一个图像,做了非常直观的表达。(作者 夏安)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